2009年8月22日星期六

扯铃的一些资料

前言:

扯鈴的民間傳統文化主要是指源於中國大陸地區的扯鈴其民間傳統生活文化中的原貌,在扯鈴的源流方面由於扯鈴的起源迄今尚不明確,所以我們也只從從歷史文化的演進探討扯鈴的名稱變異,以瞭解其地方特色造型、材質、玩法的殊異。


扯鈴是台灣傳統的民俗技藝之一

據說最早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在全國各地流行了

但是一直到明朝的時候,才有描述扯鈴的文獻出現

明朝萬曆年間,劉侗和于奕正共同撰寫的【帝京景物略】中

提到扯鈴的一篇文章

「楊柳兒枯,抽陀螺;楊柳兒青,放空鐘;楊柳兒死,踢毽子 楊柳兒發芽兒,打鈸兒。」

而文章中所提到的「空鐘」,指的就是現在的扯鈴

古時候扯鈴的別稱有「抖牛」(很貼切!哈哈)

「空鐘」、「天龍」、「地鈴」、「空竹」、「響鈴」等

由於花式繁多,趣味無窮,不但可以鍛鍊筋骨,增進呼吸,促進血 液循環,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成人們的健康身心,都有很大的幫助。

扯鈴的種類

若以製作材料來分,有木製、竹製與塑鋼製三種

木製扯鈴

圓盒沒有打開風孔,所以扯動後不會發出聲響

而且便宜又耐摔,很適合初學者使用

塑鋼製扯鈴

塑鋼製聲音過於尖銳,且兩端圓盒容易鬆動

但塑鋼品耐摔,又因能夠大量生產,成本較低,價格便宜,而且較不佔用空間

竹製扯鈴

聲音低沉悅耳,但因手工製成本高,價格昂貴

而且不耐摔,容易損毀

若以扯鈴構造來分,有單頭與雙頭兩種

單頭鈴

顧名思義,只有一頭(一個圓盒)

類似陀螺

雙頭鈴

由兩個圓盒組成,中間夾著一根軸心(可參考圖片)

再來介紹一首有趣的扯鈴歌訣

先將線繞好,兩眼鈴盯牢,
運轉順熟練,高低靠腕挑,
用力要均勻,身步要美妙,
雙手能控鈴,方可學技巧,
轉速配動作,快慢都重要,
腰腿勤鍛鍊,功夫自然高,
若學雙人藝,多練出手拋,
單鈴不難扯,三環纏鈴腰,
身體隨鈴轉,平衡單鈴腰,
天下無難事,熟中套絕招。

没有评论: